2015年7月25日星期六

從師點滴 (十一) - 北京中醫眼科會議

上週到了北京參與一個大型全國性中醫眼科會議,當然也趁機會可以跟廖老見面。這會議內容非常豐富,其中一個環節是介紹老中醫學術主張及經驗傳承,部份由他們的授徒或子孫總結老中醫的經驗。當然廖老也是其中一位,由她的博士後路雪婧教授負責。由於廖老關係,早已認識路教授。她是一位認真而能幹的年青教授,尤精於科研、教學,而且她亦有長期跟隨廖老臨床學習。

當天大概有數位老中醫的經驗分享,給我最深印象的是龐贊襄老中醫的經驗,其後更有幸認識其大弟子張彬老師。雖然傾談時間短促,但實在獲益良多。

除這位名醫外,當然還有路教授演譯廖老的學術觀點,聽過後不禁向她衷心讚許,因為她將廖老學術觀點總結為「調臟腑、理氣血、通血脈、開玄府」(相信廖老應該也有給予一些意見吧)。前兩者反映出廖老重視中醫的整體觀及陰陽平衡觀點,而後兩者則反映出廖老針對眼睛局部發病機制;更進一步就是它們反映到廖老將全身與局部相結合的治病原則。

自問跟隨廖老多年,也不能用這十二字展示其臨床學術主張,所以對路教授的演說非常讚賞:「你好厲害啊!我真的不能用文字總結出老師的治病觀點。」當然她亦謙虛地羡慕我有較多臨床機會去揣摩廖老的東西。

關於廖老重視中醫的整體觀及陰陽平衡、全身與局部相結合治療原則,一眼看下去好像簡單,但如何實際運用全身與局部相結合治療原則就是一個難點。治療時不能機械化地把它們一半一半地考慮定立治法。在甚麼時候以治療局部為主全身為副?又在甚麼情況以治療全身為主局部為副?

這些問題我還未能用文字好好回答,因為要看病人患上甚麼疾患、所屬階段及其病況才能具體道出。治療時除要掌握基礎治療法則外,還要掌握主次、先後等細節,這些都只能在跟師時透過長時間觀察及細心揣摩才能領悟出來。

2015年7月7日星期二

黃斑病變中西醫配合治療體會

早前在一個中西醫治療黃斑病變研討會上,一位為西醫眼科醫生的主持人問及:「我不懂中醫,想問中醫如何建議黃斑病變患者接受中醫治療或轉介往西醫治療?」

這主持人提出這問題非常有見地,因為沒有太多人認識中醫眼科及其與西醫眼科配合之優點,而且亦是一個中西醫配合治療的一個重要前題。

在座人仕都嘗試討論這個問題,我個人亦嘗試根據對這方面的知識及經驗發言如下:

簡略舉了幾個屬黃斑病變例子:

年齡相關性(老年性)黃斑病變
  如屬乾性 ― 西醫眼科在這方面暫時還未有有效方法治療,中醫眼科可改善病者視力
  如屬濕性伴有出血滲出 ― 需要西醫眼科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 (Anti-VEGF Therapy),同時配合中醫眼科治療,部份長期注射該類藥物病例可減少注射次數,甚至不用再次注射。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黃斑積水)
  西醫治療一般以觀察數月為主,其後再考慮利用光動力治療 (Photodynamic therapy)。而中醫治療可於早期介入,減輕積水以改善視力。

黃斑出血
  部份沒有新生血管性黃斑出血,均可用中醫眼科治療,用以止血及加速出血重吸收。

黃斑裂孔
  如黃斑裂孔屬第一、二期,因不屬手術治療適應症,則可於此階段嘗試中醫治療,有望恢復。如持續惡化發展成第三及四期時,則無可避免要考慮手術治療,一般建議手術後利用中醫治療善後以爭取最佳復原機會。

以上謹屬個人意見。如遇上相關問題,請徵詢你的醫生或中醫師意見。

2015年7月3日星期五

講座後感?

早前參加了一個中西醫治療黃斑病變講座,開始前已坐在一角靜靜等待講者們會否擦出火花。兩位講者分別是不同大學的中醫眼科醫師及西醫眼科醫生,主持人亦為一位西醫眼科醫生。在座聽眾有中醫、西醫、同時擁有中西醫資格、西醫眼科等人仕。

兩位講者先後發表完後。討論環節一開始,主持人(西醫眼科醫生)就率先發問:「我不懂中醫,想問中醫如何建議黃斑病變患者接受中醫治療或轉介往西醫治療?」

當時中醫講者未作正面回答,其後主持人再次追問,仍是沒有獲得恰當回應。雖然自己心裡已有一些既定答案,但因自己一向都羞於在眾人前講話,而且還是期望該位講者能夠可以認真回答以釋除大家對中醫眼科的疑慮。見到席間的中醫師們都有點焦急,相信大家都知道中醫對治療眼疾有其獨特優點,但仍未見到合適回應,難免讓有點不是味兒。

其他中醫師及大學教授等都開始發言嘗試解答該問題,但因大家對眼科並不熟悉,還是不到題,顯得力不從心。當時氣氛就是中醫同道們有點不甘丟人眼前(個人感覺)。最後因不願大家誤會中醫眼科是一門吹噓的學問,所以還是鼓起勇氣站起來嘗試解答這條問題。

因這是一條西醫發問的問題,我就按西醫黃斑疾患舉例分開回應,包括了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乾性及濕性)、黃斑出血、黃斑穿孔不同分期、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黃斑積水)等疾患的中西醫眼科治療兩方面的優勢及不足。主持人聽過後,表示非常滿意這答案,認為這就是一個 model answer。

這次的經驗讓我看到以下幾點:
  1. 中醫眼科在中醫界不太多人了解及認識,而且是一門很專的學問 
  2. 中醫師都希望能讓西醫們對中醫有更多認識及了解 
  3. 沒有共同語言去跟西醫互相溝通,就像「雞同鴨講」 
雖然中醫以中醫理論及辨證論治就能治好不少疾患,但個人認為這未必能夠讓中醫學在未來醫療界站得穩。所以我們除要提高中醫診治水平外,還要認真學習西醫學的知識,利用其他人能明白的言語去表述中醫(不等於要丟棄中醫理論),才能有效傳播中醫,讓更加多人認識這門醫學及其優點。


(注意:初學者要小心不要混肴這兩個醫學概念,否則誤入歧途,變成外中內西的醫師,那就丟失了我們珍貴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