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還在跟診時,有位老先生從澳洲到來找廖老求診,他是一位七十多歲有中風病史病人,記得他好像患有黃斑病變。當天他來覆診,坐下初時還能正常對答,怎料突然再沒作聲,其後便昏倒了。
第一時間想到他可能再次中風,未曾想過在中醫診所中會遇上這類突發事情,當然更沒有想過看眼病也有這樣的「大場面」,當時心裡真的有點慌。
此時廖老鎮定地要我合力把他抬到診床上,並叫我去找人幫忙。第一時間找了在隔壁的針灸醫師幫忙,然後再找診所經理報告。跟診所經理一同回到診室時,見到該位醫師正為患者施針,病者就甦醒過來,大家才鬆一口氣!
其後,我就被診所經理召了出去並接受「教導」。她提醒我遇上這類情況應先找她,再由她決定如何處理,否則可能會出現其他責任問題。當時腦海中只想第一時間讓病者得到即時治療。如先找她而未能找上,哪應等她回來再作決定嗎?我們應否找一個非醫療工作人員去判斷病者需要哪類治療或召喚救護車?還是這類行政人員或診所對其醫師專業判斷欠缺信心、又或不願承擔應有責任/風險等等?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香港這環境,如在中醫診所發生類似事件,無論醫師及診所有沒有犯錯,均會承受不少輿論壓力。我雖然明白這些道理,但心裡仍是未能接受。主要問題是醫療機構應否把病人健康/生命放在首位,還是為診所或醫師自保去逃避可能出現負面後果?
當了中醫一段時間後的某一天,有位患者到來求診。當時她感冒3天誘發哮喘發作,她在診所等候區坐下等候,因同事見她情況不妙,就請我出去看看。當時她張口抬肩、呼吸困難、唇色紫暗,她表示坐在診所內已吸了兩次哮喘特效西藥情況仍未有改善。當刻我有三個選擇:第一、請她自行到急症室;第二、召喚救護車送她進急症室;第三、立即為她作治療。結果選了第三項,診脈過後即讓她進針灸房內,因施針部位在背部,故要求她俯伏在針灸床上。因她呼吸相當困難,所以下針後沒有離開過她身邊,持續觀察慎防意外。經過十多分鐘,情況慢慢穩定下來。拔針後呼吸已暢順如常,要求她多坐一會觀察後,她自己已能自行到附近晚餐。
這是一個很寶貴的學習機會,可實踐到利用中醫治療也可處理這類急病。說實話,在決定為她治療前一刻,腦裡閃過第二天報紙頭版可能會出現自己名字:「一名女子接受XXX醫師治療後呼吸困難......昏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