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

中醫眼科歷史簡介

今天遇上一位青光眼病人,她表示曾查問一位中醫師"中醫有沒有眼科?",而該名中醫師的答案:"沒有!"。故此,在以下簡述中醫眼科歷史。

中醫眼科形成於中國古代(上古至南北朝),當時借助古代哲學知識解釋生理及病理現象,古人對眼的重要性、生理功能及解剖有初步認識。於隋、唐時期,已出現眼科專著,如【龍樹眼論】、【劉皓眼論准的歌】等;並已記載不少手術方法,包括金針撥內障手術(白內障(cataract)手術)、胬肉(pterygium)手術之割除法及烙灼法、胞生痰核(散粒腫,chalazion)切開擠出黏液法、瞼內結石(concretion)針挑法、拔倒睫毛(trichiasis)手術。當然不能與現今手術技術相比,但在一千多年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於宋、元時期是中醫眼科獨立發展時期,並發展出"五輪學說"、"八廓學說"等,而"五輪學說"亦沿用至今。到明朝(約於十六世紀中)時,【銀海精微】成書,總結了明代以前眼科成就,包括了許多眼病診治內容,將眼科理論和藥物與手術治療結合起來,指導中醫眼科臨床及研究古代中醫眼科之參考書。此書不僅受到中醫眼科醫療人員/學者重視,更被西方學者翻譯成英語(書名: Essential Subtleties on the Silver Sea),在世界廣泛傳播。

明、清時期為中醫眼科興盛時期,明、清太醫院更將眼科設為獨立專科。

直至18-19世紀,因戰亂及西方醫學到臨中國之關係,使中醫學踏入衰落時期。直至20世紀中方再次復興,並將西醫眼科學病理知識及檢查技術歸屬於中醫眼科辨證論治當中,讓這門專科內容變得更加豐富,並擴闊其應用層面,更能體現其治療眼科疾患之價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