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

患者配合

早前被邀為一個視光學會議作了一個講座,主要介紹中醫眼科如何治療高血壓引起視網膜疾患。答問環節有位朋友問:"如何能讓病者有效地跟隨指示治療?"

我想了想,就答到我們要跟病人建立互信,病人就會儘量配合。建立信任並不是容易的事,不過最基本是醫者要有一份關懷病者的心、並會為患者提供合適治療及建議。

會後想起一位三十多歲的男病人,他兩、三年前因雙眼青光眼手術後到來求診。當時,他因一眼術後眼壓降得稍低 (6-7mmHg) 導致視力不清複視而求診,並考慮再用手術調升眼壓減少視物不清症狀,當時為他分析並建議他用中藥慢慢調升眼壓比較穩當。結果兩個月後再次回來,他報告行了升眼壓手術,術後眼壓升至40mmHg以上兩、三天,其後降至20mmHg多一至兩星期,他告知中央視力稍改善但視物如微粒變粗。相信過高眼壓雖改善當時中央視力,但卻犧牲了不少所餘無幾的視網膜神經細胞。

其後他在我處再次接受治療,稍稍好轉。但他有兩個大問題,就是經常凌晨三時才睡,他屬腎陰虛體質,這個壞習慣實對病情不利;另外,每次給他三週藥物,他總是只服一半。作為一位醫師,每次都只能好言相勸。病情加重時,他會稍聽話乖巧一點;情況稍穩時就打回原形。有一次,他三週時間內只吃了四分一至三分一所處方之藥物,而且病況明顯變壞。我就毫不客氣地跟他坦白:「 你再這樣下去,我幫不了你。你依足我的治療方案也不敢說一定可穩定你的病情。要是你再繼續這樣不合作,你的眼睛極有可能會變壞。如再繼續這樣,就不用再來看吧!」

這並不是意氣話,而是發自內心着緊及關心這病人。現在才三十多歲,以香港男士平均壽命有八十多歲,他還有四十至五十年要活。若他數年內失明,仍有四十年失明日子要過,著實替他焦急。自此,他明白我的用意,就變得配合得多了,病情亦穩定下來。

這病人願意改變自己的陋習配合治療,相信是基於過往對他的關心而建立了一份信任,讓他明白到治療的急切性。

2013年12月7日星期六

從師點滴 (四) - 師徒傳承

在從師(廖品正教授)多年中,深深體會一段師徒關係並不是單純知識或技術傳授,徒弟從老師處除學到專門技術外,還會從老師(師傅)處學到待人處世、對待病人溝通方法,更會學到如何做一位有醫德好醫師。

過往見到廖老在診所內如何對待患者、同事、學生們。遇到憂心忡忡的患者,會為他客觀地分析病情及作出建議,並加以輔導。

診室外她亦是一個‵模範′,每位根她相處過的人都知道她工作時如何認真嚴謹,無論診症、研究、審核文章書本、上課、帶學生等等,事事都親力親為。作為老師,她循循善誘;編寫或作主審著作時,她每段每字都細心審核修改;作為醫師,她全心為病者治病;作為太太和媽媽,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作為朋友或長輩,她都真心對待。

在跟師過程中,除專業知識外,還不知不覺會跟隨老師在診室內外風格
、對患者及朋友之關懷。數年前發現自己學會了她開方時的小動作,及後發現兒子思考時亦有同樣的動作;另外三數年前到成都探訪廖老,跟隨她及其兒媳到都江堰遊覽,其間跟她一起拍了些照片,雖我是一個地道香港人,但拍下來的照片可見到跟她有相似表情及姿態。可見師傅傳授與徒弟並不限於知識技術,還會影響其待人處事、各樣各樣等。

現在經常都會跟年青朋友提起我這位老師,希望她的精神及優點可傳承下去